影片來源:今周刊
2020.04.01
「那一大片,荒廢好一陣子了,以前種鳳梨,後來也種香蕉⋯⋯,直到做風電,才把它重新整理!」銘榮元創辦人廖晟合,指著窗外為離岸風機打造的水下基礎生產線,手掌穿過溜進室內的冬陽時,長期受熱萎縮變形的傷痕隱然可見,打鐵創業的艱辛,在他身上烙下了擦不掉的印記。他望望一旁的總經理、兒子廖士銘,淺笑說:「生意要做大一點,一定要走這條路呀!」
以前,靠著臨近中油林園廠的地利之便,銘榮元一路從打鐵店,做到南台灣重要石化反應爐供應商,但在「黑色能源」逐漸萎縮之際,未來,得靠著離岸風電,才能找到下一個成長的力量。如果一切依計畫,光是風機的基樁生意,就能為銘榮元帶來比以前多一倍的營收。不過,訂單來得一點都不容易,基樁「精準度要做得跟潛艦的艦身一樣⋯⋯,我們三個月就把產品做出來,讓他們服服貼貼!」廖士銘說來輕鬆,但這個初步成績,是近五年來加速進化的結果.....
文章來源:今周刊
原文網址: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183016/post/202002260021/